阅读记录

《重回灾年给老妈完美童年[七零]》

33. 第 33 章

《重回灾年给老妈完美童年[七零]》小说免费阅读

方夏荷也在林振国的眼神中读出了内容,她重又打量面前这个风度翩翩的专家,眉头轻轻皱了皱。

是他?

周默正在此时来到方家院门前,李干事朝他招招手,介绍道:“林工,这位是我们公社小学的周默老师,也是这个项目的热心支持者,提供了很多技术指导和帮助,那份报告里试验田的数据就是周老师负责记录的。”

“周默!”林振国松开方夏荷的手,与周默相握,脸上露出真诚的赞赏,“我看过你发表在省教育期刊上那篇关于乡土教材编写的文章,观点独到,文笔扎实。”

“没想到你对农业科技也这么有研究!真是年轻有为。教育局的王局长可是在我面前夸过你好几次,说我们县教育系统埋没了人才啊!”

周默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谦逊道:“林工过奖了,我只是尽自己所能帮点忙。夏禾同志才是真正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林振国笑着点点头,目光再次回到方夏荷身上,带着鼓励:“夏禾同志,能带我看看你们的成果吗?我对这些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土工程师’可是好奇得很!”

“当然可以!林工、李干事、刘站长,这边请。”方夏荷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介绍清晰专业。

她引着众人走向蚯蚓池,掀开塑料棚一角,详细介绍起蚯蚓的品种、习性、养殖环境控制、废弃物转化过程、蚓粪的收集和特性,以及地龙的初加工方法。

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数据详实,对问题的认识也很深刻,不像这年代一个简单的农村妇女。

林振国听得非常认真,不时蹲下身,用手捻起一些蚓粪仔细查看,甚至拿起一条蠕动的红蚯蚓观察,还询问了许多技术细节,比如不同有机废料的配比、病害防治、冬季保温的难点、大规模养殖可能遇到的瓶颈等等。

方夏荷都一一作答,有些问题结合了现代知识,回答得让林振国眼中异彩连连。周默在一旁适时补充,两人配合默契。

林振国听完,由衷地赞叹道:“夏禾同志,你的思路非常清晰,实践也做得非常扎实!这绝不是简单的‘养虫子’,这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前瞻性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雏形。其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份报告写得还是保守了,你们的实践成果比报告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他转向李干事和刘站长,语气变得郑重:“李干事,刘站长,这个项目,我个人认为非常有价值。它完全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建议,公社和农技站要给予重点扶持。技术指导要跟上,必要的物资支持也要考虑。同时,我会尽快将今天的考察情况形成报告,向县里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销路问题。”

他看向方夏荷,眼神带着承诺:“夏禾同志,你放心,药材公司那边,我有熟人。农资推广那边,我也会尽力去推动!这么好的蚓肥,不能被埋没。”

这番话,如同甘霖洒在久旱的土地上!李干事和刘站长脸上笑开了花,连声应和。

方文斌站在一旁,听着这些“大人物”对夏禾毫不吝啬的夸赞和对项目前景的描绘,尤其是听到“重点扶持”、“县里汇报”、“解决销路”这些字眼,整个人都懵了。

夏禾搞的这个“养虫子”,似乎真的能通天?

方夏荷更是心潮澎湃,眼眶发热。她强忍着泪水,深深地向林振国鞠了一躬:“谢谢林工!谢谢您!谢谢公社领导!您的话,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林振国连忙虚扶了一下:“夏禾同志,快别这样。是你们做得好!”

他近距离看着方夏荷,那种强烈的熟悉感再次涌上心头。他皱起眉,努力在记忆中搜索。

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周默,看着林振国思索的神情,又看了看方夏荷,一个念头闪过。

他试探性地轻声问道:“林工,您是不是觉得夏禾同志有些面熟?”

林振国略带思索的目光转向周默。

周默带点谦虚而诚恳的笑意,轻声提醒道:“图书馆?”

“图书馆门口,那个救我命的小姑娘!”林振国压抑住惊讶,“是你!给我做那个按压的!对不对?”

林振国万万没想到,几个月前在县图书馆门口,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恩人,竟然就是眼前这个让他刮目相看的夏禾同志。

方夏荷也愣住了:“果然是您!我也正觉得眼熟呢,没敢认,您身体完全康复了吗?”

她早有些认出来了,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林工,正是她救下的那个大叔,只是不敢确认又难以开口言明。

“医生说再晚几分钟就危险了!是你救了我的命啊。”林振国握着方夏荷的手用力摇了摇,“我出院后一直在找你,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模样都没太看清。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恩人就在眼前。还是这么一位有想法、有魄力的好同志!这真是天大的缘分。”

周默站在一旁,他忍不住上前一步,轻轻地、充满鼓励地说:“太好了,夏禾。林工没事,现在又这么认可你,真是太好了。”

林振国郑重承诺道:“夏禾同志,你放心!你这个项目,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厢房的窗户后面,何田正默默地看着院子里这一幕。

她看到了妈妈微微向周叔叔靠拢的姿态,也看到了两人之间那无声流淌的默契和情愫。

何田的小手紧紧攥着窗框,望了望天,似乎冬日的天空变得阴沉了许多。

林振国的考察如同一剂强心针,彻底激活了方夏荷的蚯蚓项目。

公社的支持逐渐落到实处:农技站刘站长亲自带人送来了更厚实的保温塑料膜和一批急需的消毒药剂,并派了个年轻技术员小陈定期过来指导;李干事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县药材公司初步认可了“正阳村地龙”的样品品质,正在走内部流程准备签订一份小批量试收购合同;县农资公司对蚓粪肥效试验的结果也表示满意,虽然大规模推广还需时间,但承诺会在开春后优先采购一批用于公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